中医说 | 大寒到年尾,养生需“转轨”
大 寒
2020年1月20日/2019年腊月廿六
民谚有云:“大寒到顶点,日后天渐暖。”冬天就快过去,春天还会远吗?
大寒开始,冬天也就只剩下半个月了。此时,就快到交一年“养生作业”的时候了。这一年,身体养得好不好,开春就可见分晓。
大寒是一个由冬到春的过渡时期,养生也应随之“转轨”。
而大寒节气养生要着眼于“藏”,“外”防寒、“内”滋阴。
外防寒,做好保暖
大寒气候干燥寒冷,寒邪过盛,损伤人体阳气。肺主皮毛,肺卫不固则容易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、哮喘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、过敏性鼻炎、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等,冬季养生显得尤为重要。
此节气,正值我国春运期间,南北气候不同,且变化不定,此时要多注意查看天气预报,及时增减衣物,人群密集场所应正确戴好口罩。
医生提醒: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于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,是防治鼻炎的不错办法。揉搓鼻翼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,有助缓解鼻塞、打喷嚏等过敏性鼻炎症状。
内防凉,健脾养胃
大寒虽然还很冷,但与来年的春天相连,饮食上要顺应季节的变化,适当作一些调整。此时节,应尽量少吃或不吃寒凉食物,脾胃虚寒者更应谨记在心。食物过寒,容易刺激脾胃血管,使血流不畅,损害人体健康。因此饮食宜温热,还可食粥以健脾养胃。
粥可根据体质的差异搭配食材,如熬粥时可加山药、芡实、糯米、小麦、白扁豆等可补脾益胃,或佐以桂圆、百合、银耳、核桃、大枣等物和粥共煮以滋阴养血、补中益气。另外,还可以选用羊肉、牛肉、鳝鱼、鲢鱼、萝卜等配合桂皮、苏叶、葱白、生姜、大枣煲汤以温阳散寒。
冬季气候寒冷,万物闭藏,是人体进补的好季节,但随着季节的转换,此时可适当减少进补,且在进补中应适当增添一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,为适应春天升发特性做准备。同时进补要适度,避免温补太过而蕴生内热,所以在进补的同时可适当进食冬瓜、冬笋、白菜、雪梨、猕猴桃等清润应季的蔬菜瓜果。
少食咸,巧按摩,养护肾脏
冬寒之气最易伤肾。故此时应多吃一些黑色的食物来补肾益精,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此外,常食黑木耳、香菇、桑葚、紫菜、乌鸡等都能补肾。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,肾主咸,心主苦,当咸味食物吃多了,就会使偏亢的肾水更亢,使心阳的力量减弱,影响身体健康。
按摩肚子能补肾阳。
关元穴、命门穴——补肾阳
脐周围是中焦,脐下就属于下焦,肾属下焦。
关元穴在脐下3寸,用手掌心按摩关元穴,身后与关元穴对着的命门穴,两手交叉在后面按揉,按揉在原地,不是搓皮,得有一定压力,手心手掌是有一定温度的。这套手法可以每天做,尤其到大寒以后,关元穴补肾非常好。
多喝水 滋阴防燥
大寒时节也是最干燥的节气,所以要多喝水,补充体内水分,除了补充自己身体的水分之外,室内也要保持正常的湿度,可以通过加湿器等调节室内湿度,防止干燥。
太溪穴——滋润补水
太溪穴位于足内侧,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。可每天按摩2次,每次10分钟。大寒天气干燥的时候,按揉的时间应该长一些,因为燥易伤阴,多揉一些时间,既可补阴,又可防燥伤阴。按摩太溪穴有滋补肾阴的作用,适用于阴虚体质偏于肾阴虚的人。
- 上一篇:梁溪青囊·立秋 | 守护金嗓,防燥指南请收好 → 2025/8/7
- 下一篇:中医说 | 小寒始,养生关键词三防四补五按揉 2020/1/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