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芒种 | 芒种雨多气温高,汗多防暑衣勤换
节气养生·要略
本期话题
芒种雨多气温高,汗多防暑衣勤换
在《月令·七十二侯集解》有这样的描述:“五月节,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。”意思就是说大麦、小麦等有芒作物的种子已经成熟,抢收十分急迫;晚谷、黍、稷等夏播作物也到了播种季节。现在,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们可能对农忙季节不会有太多的感受,但是芒种时节气候变化带来的身体不适,却依旧可以体现在每一个人身上。
主讲:蔡海红 主治中医师
擅长:小儿推拿、针灸治疗颈椎病、腰突症等运动系统疾病及神经内分泌失调引起的肥胖病,失眠,功能性消化不良及月经不调等疾病。坐诊幸运轮盘娱乐中心 治未病中心。
芒种以后,气温进一步增高,降水量也逐渐增多。水分被炙热的阳光烘烤,弥散在空气中,造成空气湿度增大,体内的汗液无法畅快地排出,让人感到四肢困倦、萎靡不振,甚至呼吸都觉得憋闷了起来。俗话说:“芒种夏至天,走路要人牵;牵的要人拉,拉的要人推”,形象地说明了这个时节人极易处在困重疲劳的状态。因此,祛湿成为芒种时节调养身体的关键一点。
Q:人被湿困住,主要有哪些表现呢?
A:感受湿邪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周身困重、口中发黏、舌苔厚腻,此外还有脘腹胀满,小便不畅;下肢浮肿,大便黏滞;精神不振,人越躺越懒;皮肤湿疹,常见四肢或躯干皮肤起皮疹,瘙痒,潮红肿胀,脚趾缝痒,起水疱甚至溃烂等。
1、汗多防暑衣勤换
外出活动适当早起,可避免暴晒中暑。芒种时节气候湿热,应穿透气性好、吸湿性强的衣服,如棉布、丝绸、亚麻等制品,使衣服与皮肤之间存在着微薄的空气层,而空气层的温度总是低于外界的温度,这样就可达到良好的防暑降温效果。为防止中暑,芒种节气应常洗澡,这样可发泄“阳热”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,以免“汗出见湿,乃生痤疮” 。另外,因人经常出汗,衣服应常洗常换。要注意,即便在闷热的天气里,也不要睡卧于露天,更不要因大汗而裸体吹风、洗冷水澡,防止湿热内闭或寒湿直中而患病。
2、喝一喝中药茶饮
出汗过多时应该注重适当饮用一些含有钾、钠离子及维生素的功能性饮料。对于气阴不足而多汗的朋友还可以用西洋参(太子参)、麦冬、五味子煮水代茶饮,益气养阴敛汗。心肺有热,见咽干、心烦的朋友可以用竹叶、金银花、麦冬煮水代茶饮,以清热除烦利咽,当然也可以饮用薄荷柠檬茶,清宣利咽开胃。桂花乌梅汤也是好选择,可生津止渴、开胃、敛阴安神。
除了这些常备的夏季饮料以外,很多汤类食物也是非常适合夏季食用的。比如说,赤豆鲤鱼汤可以健脾利湿消肿,缓解夏季身体肿胀沉重的感觉;酸萝卜老鸭汤或者是沙参老鸭汤可以养阴生津开胃;赤小豆陈皮薏仁汤健脾利湿开胃,可以解除湿热困阻导致的疲劳、食欲不振;百合绿豆汤可以清热润肺解暑。
3、灸一灸让湿气蒸发
艾灸有开郁、祛湿、散寒的作用,《黄帝内经》曰:“诸湿肿满,皆属于脾。”脾虚不运则最易生湿,而湿邪过胜又最易困脾。“内伤脾胃,百病由生”,脾胃健旺不易生病。芒种这段时间,是灸治消化性疾病的******时机,灸疗既要预防湿热对身体的影响,又需灸治消化性疾病,化湿健脾,可以选用中脘、丰隆、阴陵泉等穴。
4、拔一拔除去体内湿气
拔罐疗法在机体自我调整中产生行气活血、舒筋通络、消肿止痛、祛风除湿等功效,起到一种良性刺激,促使机体恢复正常功能的作用。拔罐的确对祛除体内湿气有一定的作用。脾俞穴、中脘穴等这些拔罐常取穴位都在胃经和脾经上,只要疏通了胃经和脾经,就能运化水湿,达到祛除体内湿邪的作用。
带你找穴位
△ 中脘穴 △ 位于腹部正中线,脐上4寸处,相当于五指宽度。艾灸该穴有调理消化系统、补中气、行气活血的功效。刺灸此穴可以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。
△ 丰隆穴 △ 小腿外侧的中点,肌肉较鼓起的地方,这个是祛湿较好的穴位。艾灸丰隆穴能调治脾和胃两大脏腑,有很好的除湿、祛痰效果,灸这个穴位还有减肥消脂的功效。
△ 足三里穴 △ 在外膝眼下三寸,距离胫骨前缘外侧一横指。刺灸此穴可以健脾和胃。
△ 阴陵泉 △ 在胫骨内侧髁下凹陷中。刺灸此穴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。
△ 脾俞穴 △ 位于人体背部,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,左右旁开两指宽处。
*部分图片来源网络
- 上一篇:梁溪青囊·立秋 | 守护金嗓,防燥指南请收好 → 2025/8/7
- 下一篇:世界无烟日 | 一手烟、二手烟、三手烟……爱护下一代,请从不 2020/5/3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