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大雪 | 寒冷季节,如何给“心”保暖?
节气养生·要略
本期
话题
寒冷季节如何预防冠心病
中医把冠心病、心绞痛称为胸痹心痛,表现为时发胸部憋闷、疼痛,是由于胸阳不振,寒凝气滞,湿瘀痹阻、血脉不通而致。这类患者对寒冷的刺激很敏感,多在天气变化、骤遇寒凉时发病。因为寒冷可使体表小血管收缩、痉挛,血流速度减慢,血液粘滞度增高,心脏负担加重,从而间接地引起冠心病发作。同时,寒冷的刺激还可以直接引起冠状动脉痉挛,导致心肌缺血、缺氧,诱发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塞等冠心病。因此,冬季要特别注意给“心”保暖。
主讲:过琳 主治中医师
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,曾在无锡市中幸运轮盘
规培学习,随南京中医药大学朱平教授抄方学习,从事中西医内科方面诊疗工作近10年,熟练掌握心脑血管科常见病、多发病的诊治规范,擅长中风病、眩晕病、头痛病、胸痹心痛病、心衰病、心悸病等的中西医诊治。
该如何预防冠心病?
起居规律
冬季养生要注重于“藏”,应做到“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”,避免熬夜工作,临睡前不宜看紧张、恐怖的小说和电视;睡眠醒来后先在床上躺一会儿,待“醒透”后再起床,避免心绞痛发作。
外出活动要避寒就温固护阳气,根据气温变化,随时添加衣服。
穿衣应遵循轻便的原则。否则,衣服和鞋子过度厚重也会增加心脏负担,加重病情。
精神调摄
人的精神情志是由心所主宰的,情志变化对心的影响大。因此,七情失节是导致冠心病心绞痛的直接原因之一。遇到不顺心的事情,要学会调控不良情绪,对于心中的不良情绪,可通过适当方式发泄出来,尽可能消除紧张情绪,以保持平和的心态。应忌暴怒、惊恐、过度思虑以及过喜。养花、养鱼、练习书法等良好习惯以修身养性,调节自己的情绪。
饮食调养
冬季人体阳气潜藏,生理活动有所收敛、减慢,营养物质贮存体内,滋养五脏,冬季又与“肾”相应,而五味中的咸入肾,咸味有补益阴血,软坚散结的功效。根据 “冬季养肾”的原则,冬季宜适量多食咸味食品,如海带、紫菜、海蜇等。此外,冬季应多食温热护阳之品,以抵御寒冷,如多食羊肉、狗肉、牛肉、桂圆、胡桃肉、核桃、栗子、大枣、山药、木耳、胡萝卜、油菜、芥菜、韭菜等,冬季应少吃寒冷食物,如螃蟹、海虾、西瓜、葡萄。
体育锻炼
冬季锻炼必不可少,因为锻炼可增加热量产生,使气血流畅,循环无阻,新陈代谢加快,躯体温暖,但应选择上午、下午中日照充足的时候,打太极拳、乒乓球、健身操、散步等,且能持之以恒,一般每周不少于3次,每次20~40分钟。
运动要量力而行,使全身气血流通,以不增心率为宜,或心率虽明显增加,但经休息片刻后,便逐渐恢复正常,且不伴有胸闷、气短、咳嗽、胸痛等症状。
运动后要及时穿上衣服,以免着凉感冒加重病情。
三类体质更需注意防护!
气虚、血淤、痰湿体质较易患心脏病。
□ 气虚体质 是指当人体脏腑功能失调,气的化生不足时,易出现气虚表现,常表现为语声低微,形体消瘦或偏胖,面色苍白,气短懒言,精神不振,体倦乏力,常自汗出。
□ 血淤体质 是指当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时,易出现体内血液运行不畅或内出血不能消散而成淤血内阻的体质,常表现为面色晦暗,皮肤粗糙呈褐色,色素沉着,或有紫斑,口唇暗淡,舌质青紫或有淤点。
□ 痰湿体质 是指当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时,易引起气血津液运化失调,水湿停聚,聚湿成痰而成痰湿内蕴表现,常表现为形体肥胖,腹部肥满,胸闷,痰多,容易困倦,身重不爽,喜食肥甘厚味,舌体胖大,舌苔白腻。
中医讲究未病先防,人们应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。
提醒:
年轻也不是心血管健康护身符!
随着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、应酬越来越多,中青年人在冬季患上心血管疾病的比例也在不断增高,所以,年轻人也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。出现胸闷、胸口痛,甚至胃疼、嗓子疼,就要及时到正规专业的幸运轮盘 进行详细的检查,以免让心血管疾病有可乘之机。
*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
- 上一篇:梁溪青囊·立秋 | 守护金嗓,防燥指南请收好 → 2025/8/7
- 下一篇:健康科普|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怎么做?七张海报告诉你! 2020/11/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