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溪青囊·大暑 | 高温+湿热,脾胃不好的人要注意了!
梁溪青囊 冬病夏治
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
正值三伏天的中伏前后
高温+湿热
亦是腹泻等脾胃问题的高发期
大暑时节如何养好脾胃?
中医来给你支几招!
近日,患者张女士(化名)前来幸运轮盘娱乐中心 脾胃病科就诊。自两年前产后,张女士因受凉便开始腹泻,并伴随腹部隐痛。当地幸运轮盘 的肠镜检查未显示异常,但症状在秋冬季节尤为严重。尽管间断服用了参苓白术散和肠道益生菌等药物,但病情仍时好时坏。半月前,食用西瓜后,症状进一步加重。
前来就诊时,张女士的症状表现为受凉后腹泻加重,便质稀薄,腹部隐痛,并伴有畏寒、疲乏和食欲不振等症状。舌象显示舌淡胖、边有齿痕、苔白腻,脉象沉细。中医诊断为脾虚湿困型泄泻,西医则诊断为功能性腹泻。由于患者长期服用中药、中成药调理,故此次予以中医外治雷火灸改善症状。
每日先以仰卧位取神阙、中脘、关元穴灸15分钟,再以俯卧位取大肠俞、脾俞穴灸15分钟。经过三天的治疗,张女士的腹泻次数明显减少,腹痛症状也有所缓解。一周后,各项症状均得到了明显改善。
▶ 雷火灸
“正值盛夏,像张女士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科可以说是十分常见。”脾胃病科陈秀峰副主任中医师介绍,夏天很多人贪凉,吃得不注意就容易引发脾胃问题的加重,针对这样的情况,一方面需要大家日常注意饮食,另一方面,趁着三伏天采用三伏贴、三伏灸等方法进行冬病夏治调养身体也是不错的选择。
饮食建议
甘味入脾,大暑时节可适当多吃益脾化湿和胃的食物,如用山药、薏米、白扁豆等食材熬粥,粥中适量配加一些藿香叶、薄荷叶、佩兰等芳香气味的药草,化湿醒脾,使其恢复正常功能。
若出现情绪烦躁、心悸、胸闷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大量出汗等中暑之症,可摄取绿豆、乌梅、西红柿、黄瓜、丝瓜、冬瓜、鲜藕、莲子、西瓜等食物,以生津解暑。
同时,需要注意解暑养生误区:绿豆性凉,有四肢冰凉、怕冷、便溏等症状的阳虚体质人群不能过多食用,否则会伤及脾胃,导致症状加重,甚至引发其他疾病。
冬病夏治
冬病夏治正当时,脾胃病科推出了丰富的中医特色疗法,如三伏贴、中药茶饮、艾灸、刮痧、拔罐、揿针治疗等,这些疗法旨在调和阴阳,强化身体防御力,有效预防与改善脾胃疾病,让大家更好地享受健康生活。
- 2024 -
开展科室 ▶
肺病科、儿科、脾胃病科、治未病中心、针灸科(“东氏针灸”三伏针门诊)
时间表 ▶
共5次,每次间隔7-10天
开穴:7月05日-7月14日
初伏:7月15日-7月24日
中伏:7月25日-8月03日
加强:8月04日-8月13日
末伏:8月14日-8月23日
*以上为常规时间参考,实际治疗请遵医嘱
适应人群 ▶
呼吸系统疾病:秋冬季易发作的慢性咳嗽、慢性支气管炎、支气管哮喘、过敏性鼻炎、慢性阻塞性肺病、慢性咳喘、慢性咽喉炎、体虚易感冒、反复呼吸道感染者等。
儿科疾病:反复感冒、小儿反复咳嗽、气管炎、小儿哮喘等。
消化系统疾病:慢性胃炎、消化性溃疡等引起的胃胀胃痛、慢性腹泻、便秘等,脾胃虚寒者尤宜。
关节疾病:肩周炎、腰膝酸软、颈椎病、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等。
妇科疾病:宫寒、不孕、月经不调、痛经等。
其它:亚健康人群、常年四肢寒凉怕冷、免疫力低下、复发性口疮等。
✉ 通讯员 吴嘉绮(脾胃病科)
- 上一篇:梁溪青囊·立秋 | 守护金嗓,防燥指南请收好 → 2025/8/7
- 下一篇:梁溪青囊·夏至 | 夏至养生新妙招~清心消脂,消食养胃! 2024/6/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