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溪青囊·小寒 | 小寒防寒,按摩暖心
梁溪青囊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
小寒 · 养精蓄气小妙招
起居 · 多眠
《黄帝内经》强调了冬日养生要“无扰乎阳,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”。在寒冷的冬季,不要因扰动阳气而破坏人体阴阳转换的生理机能。严寒时节应有充足的睡眠,这有利于阳气潜藏,阴精蓄积。
着装 · 保暖
冬季着装应以保暖为主,勿伤阳气,尤其应注意头颈、背部、手脚等部位的保暖。头颈部向外发散热量较多,且为阳气汇聚的部位,所以外出时最好戴上帽子、围巾。背部为人体的阳中之阳,为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之处,起着防御外邪入侵的屏障作用,做好背部保暖,可预防寒邪侵袭。手、脚为四肢末端,供血少,表面脂肪薄,是皮温较低的部位,平时就容易手脚冰凉的人,此时更应戴上手套、穿上棉靴。
饮食 · 补肾
小寒节气多已进入了数九寒天,饮食应以温补为主,尤其要重视“补肾防寒”。中医认为,肾为“先天之本”,肾藏精,主生长、发育和生殖。肾虚是引起脏腑功能失调,产生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。小寒节气补肾可提高人体生命原动力,帮助机体适应严冬气候的变化。而肾主咸味,心主苦味,咸能胜苦,故冬季饮食之味宜减咸增苦,遵循“少食咸,多食苦”的原则,以补心气、固肾气。在饮食上可吃些羊肉、牛肉、芝麻、核桃、杏仁、瓜子、花生、松子、葡萄干等,也可结合药膳进行调补。
“十二月节,月初寒尚小,故云,月半则大矣。”——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
小寒 ·冬日三忌
三忌 · 忌心火
心火过旺时,主要表现为心烦、口舌易糜烂生疮、舌尖红等症状。应注意保持良好心态,适当多吃新鲜果蔬,少吃辛辣食物。
三忌 · 忌急躁
人在急躁易怒时,肝火容易上升,导致头痛目眩、耳鸣、面红等。应尽量避免情绪波动、急躁、发火;注意休息,防止因身体劳累而情绪不稳。
三忌 · 忌大汗
冬藏时节,过度发汗会使阳气外泄。平时大家不仅要在锻炼时做到微微出汗,在生活中也要注意做事“慢半拍”,防止扰动阳气。
小寒 · 按摩穴位暖身心
冻手冻脚的寒冬到来,尤其是阳虚体质的人群,在冬季的早晨更是容易怕冷。可以利用早起后的几分钟,按摩一下身上的这三个穴位,便可让身体快速升温。
神阙穴· 脐中部
按摩方式:将双手搓热,交叠放于神阙穴上,轻轻按揉肚脐,按摩时间大约3-5分钟,肚脐便会慢慢发热,从而全身也会变得逐渐暖和起来。
按摩作用:神阙穴位于肚脐的正中央,若遭到寒气入侵,四肢便会发冷,若肚脐温暖,全身也会变暖,早上按摩一下神阙穴,便可让身体升温。
命门穴· 后正中线上
按摩方式:将手掌心按摩腰部的命门穴,时间大约五分钟左右,直到腰部发热即可。
按摩作用:按摩命门穴,有助于驱寒补肾,缓解因寒冷出现的身体畏寒,关节疼痛等症状。
涌泉穴· 脚心
按摩方式:将双手握拳,按摩该穴位,按摩时间一分钟,脚底便会有酸胀感。继续按摩个三到五分钟,脚底就会出现发热的感觉,慢慢全身也会变得暖和起来。
按摩作用:寒气从脚底生,脚部若是暖和了,身上自然也不会感觉冷了,涌泉穴是位于脚底的穴位。寓意肾经之气犹如涌泉之水,经常按摩有助于发阳保暖。指导治未病中心
幸运轮盘娱乐中心 治未病中心是针对亚健康人群的健康调理而设置的中医特色科室,可提供专业的中医养生保健咨询、紧扣时令的节气养生保健服务、针对性的病种治疗服务、个体化的中医养生保健治疗等。
【门诊时间】周一至周五 7:45 - 20:00
周六至周日 7:45 - 17:00
【咨询电话】0510-66057888
✉ 通讯员 宦兆贵(治未病中心)
✉ 编 发 宣传科
✉ 审 核 二中医
- 上一篇:梁溪青囊·立秋 | 守护金嗓,防燥指南请收好 → 2025/8/7
- 下一篇:梁溪青囊·冬至 | 暖胃药膳迎冬至,防病养生暖人心 2024/12/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