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小暑 | 中医给你讲:如何应对暑天常见肠胃问题?
节气养生·要略
本期话题
如何应对暑天常见肠胃问题
进入小暑,锡城梅雨季节将要结束,气温逐渐升高,盛夏即将开始,此时起居不慎、饮食不当,人体容易出现各种问题。下面针对此时身体容易出现的几个常见问题,从中医的角度给大家分享原因及应对措施。
主讲:陈秀峰 高年资主治中医师师承全国名老中医王灿晖老先生。
擅长:慢性胃炎、消化性溃疡、消化道出血、胰腺炎、肝病、胆囊炎、结肠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,以及心脑肺病、肾病、皮肤病、月经病、风湿病的中医治疗。
食欲不振 身体困倦
1、原因
梅雨虽然将要结束,但湿气仍较重,与逐渐升高的气温混杂,就像“桑拿房”一样。湿热熏蒸,导致身体沉重困倦、乏力头昏,胃肠功能失调,食欲较差、口淡乏味;人体对气候骤然改变不易适应,感到非常不适。
应对
起居湿热天气,容易出汗,勤洗澡,及时更换衣物;房屋死角、卫生间及洗漱用品、毛巾,要经常检查,看看有没有发霉的地方,注意打扫除菌;闷热季节,注意开窗透气,如果开空调,要注意除湿模式,并且要注意时间控制。
饮食总体上要以清淡为主,不要过饱,年糕、粽子等糯米类尽量少吃,肥肉、油腻食物要控制,否则更加影响胃口,并且会引起腹胀、反酸、腹泻等病症。进餐半小时后就要适当动一动,不要“葛优躺”’,不要“死宅”家中,要知道“饭后百步走、活到九十九”嘛。
疲劳乏力 昏昏欲睡
2、原因
气温继续升高,三伏天开始,长江中下游的伏旱季节到来,高温酷暑天气,稍动则一身大汗,水分、盐分得不到及时补充,人的身体机能下降,会感到疲劳乏力,昏昏欲睡。
应对
起居首先注意防暑降温,锻炼只适合早晨及晚间,切忌“太阳当空照”时去锻炼出汗、减肥,注意这时候减的不是肥,只是你身体的水分、盐分,一不小心就要中暑。其次注意“空调病”,空调房间,温度调得很低,非常容易感冒。大汗之后,不宜冷水澡,或者立刻下水游泳,容易“抽筋”。
饮食忌过食冰冻饮料,容易引起急性胃痉挛、腹泻;这是因为夏季阳气外浮体表,内脏都是“寒”的,应该暖一点,喝点淡盐温开水,如果这时候吃冷的东西无疑“雪上加霜”,这也是“冬吃萝卜夏吃姜”的道理。注意饮食卫生,饭前便后要洗手,水果、蔬菜食用前要清洗干净,肉类和海鲜食品一定要新鲜,烧熟再食用;尤其要警惕“冰箱病”,冰箱使用时间久,会存在耐低温的微生物,所以冰箱内的食物拿出来后一定要彻底加热,而烹饪后的蔬菜不建议过夜保存放冰箱。此外可适量吃一些“杀菌”蔬菜,如大蒜、洋葱、鱼腥草根、马齿苋等,含有一定植物“杀菌素”,对病毒、细菌有一定的防治作用,可有效预防病毒性感冒、细菌性腹泻等。
慢性胃肠疾病复发
3、原因
天气炎热,长期呆在空调房中,或者进食冷饮、油炸烧烤、冰啤酒、辛辣油腻食物后,一些慢性胃炎、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会反复发作。
应对
起居饮食合理饮食,起居有度,不要过食辛辣、刺激、油腻、冰冷,不能贪凉、熬夜。
慢病夏治中医认为“春夏养阳”,要“治未病”。所以针对遇冷容易加重,或者长期慢性疾病反复发作,利用夏季气温高、人的机体阳气充沛、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、疾病发作缓解这样的有利时机,来进行预防治疗。使人体达到“正气存内, 邪不可干”的状态,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。
“三伏脐贴”是穴位敷贴的一种 即采用具有健脾益胃、理气疏肝、利胆益肠等功效的中药组方,在人体以神阙(肚脐)为中心的相关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。其操作简便、费用低廉,受到患者的欢迎。有慢性胃肠病的患者,可到脾胃病科找专业中医师辨证诊治。
*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
- 上一篇:梁溪青囊·立秋 | 守护金嗓,防燥指南请收好 → 2025/8/7
- 下一篇:今日夏至 | 空调吹出关节痛,中医止痛有妙招! 2020/6/21